庄闲游戏工匠汇·首届轻工大国工匠 孙泽慧:匠造精致皮革物

发布时间:2024-01-22 22:12:23        次浏览

  庄闲游戏孙泽慧,掌握着一“绝”——手工皮艺制品。正是这一“绝”,使她成为几乎快要失传的手工软包绣花皮拖鞋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20世纪80年代,16岁的孙泽慧有幸成为一名手工软包绣花皮拖鞋制作学徒。由于天生对手工艺的兴趣爱好和与众不同的性情,加上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怕吃苦的坚强意志,学到了常人没有学到的皮革手工制作技术,以聪慧的手工灵性制作出了物和灵的制品,并将自己生产出的产品申报多项知识产权。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的古语之教,是她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从手工皮革制作,到每一个部件的精制完成,她都敬业、专注,倾注了全部心血。设计、剪裁、启帮、免帮、缝纫、整理、排鞋、清整,每个工序她都耐心完成。在制作产品时,她刻苦钻研,专注塑造品质,她的削皮刀技速度又快又准,能把原皮边缘削到0.1毫米厚度;刀工划皮的技艺,能将皮革划成0.8毫米的皮丝,做成皮革艺术品。

  1996年,凭借自己过硬的手工皮革技术,孙泽慧自主创业,成立了皮鞋厂,生产童鞋。拥有满腔热情的孙泽慧,不辞辛苦、起早贪黑,奔波了几百公里的路程调研儿童脚型数据。当她看到鞋业市场的童鞋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时,采用传统手工皮艺技术,自己设计、制作、优化数据,并与四川大学轻纺食品学院合作,研发生产出适合三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健康鞋,帮助儿童养成正确行走习惯,达到预防扁平脚的效果。

  2008年为创建自主品牌、走专业化之路,孙泽慧开始了抢救、保护、传承制作技艺的产学研工作。起因是她在皮革研究所见到一双年代久远的手工皮拖鞋,不久,又在朋友家里见到一双,被朋友视为珍宝。她认为,凭借多年来师傅的口授传艺,自己能做得更精更细。在环保消费意识深入人心的时代,返璞归真的皮艺产品一定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她立志要创造金兜兜中国手工皮艺第一品牌。孙泽慧花了半年多时间,经过若干次的帮面、底部数据修制调整,做出第一双手工软包皮拖鞋,失传了几十年的手艺又重新复活起来。她倾心于手工皮艺的传承、保护、开发及弘扬工作,在传承百年技艺——全手工工艺软包皮拖鞋制作技艺基础上将其创新发扬,将刺绣工艺、手绘工艺、掐丝工艺、镂雕工艺等多种手工技艺融合,把皮艺制品与四川特色文化结合起来,使产品更具巴蜀地域文化特色、更具艺术价值。由她钻研创作的世界唯一的皮丝画,将皮艺的手工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使她成为“中国皮丝编织画第一人”。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她还勇敢地挑起了传承濒临失传的传统软包皮拖鞋制作技艺的重担,招收培养数十名学徒,让这一民族文化特色非遗品牌重新辉煌,走上国际舞台。

  热爱皮革事业的孙泽慧在手工艺的路上从不停歇,她用自己的努力让传统皮革手工艺得以延续。她坚信只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这也使她成为皮革匠人的优秀代表。

  她,从孔孟之乡山东学艺,再到彩云之南发展,用二十七年时间,实现了从一个内画问艺者,到内画传播者,再到内画流派创立者的完美蜕变!她,就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好人(敬业奉献),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官渡区第九届政协常委,昆明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滇派内画艺术掌门人——孙鸿雁。

  16岁那年,孙鸿雁拜师于鲁派内画大师张广庆的门下,开始学习内画艺术。她常说,画画是自己的爱好,而能将这个爱好当成事业来干,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3年级的时候,她开始拜师学画画,每到休息的时候,她就找出攒了好久的粉笔、石头在墙上、地上画,小人书成了她学画画的范本。当孙鸿雁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就不同意她再继续学画画了,因为买纸笔的开销太大庄闲游戏,尽管如此,孙鸿雁还是坚持画画。

  1999年,孙鸿雁辞去老家的工作,背着颜料、瓶子一大包行李只身前往云南。因需要转乘火车,几十公斤重的东西把她的脖子、手掌都勒出了血。因为没有太多的钱,只好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小间房子,白天到街头画画,晚上回来睡觉,生活很艰苦。

  创业伊始,除了经济上的拮据,内画艺术也遭到了很大排斥和冷落。“很多人都说这不是云南土生土长的艺术,为什么要带进云南?”孙鸿雁认为,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只是地域的不同。带着这份执着,孙鸿雁一直坚持内画创作,并将云南的民族元素和风土人情融入内画创造中,自创了滇派内画,现已享誉国内,走向海外。

  为了解决载体单调、技艺滞后时代、传承方式单一、技能人才匮乏等制约传统内画发展的突出问题,孙鸿雁带着帐篷多次前往西双版纳、迪庆、红河州河口县等高寒、高热、高潮湿地区,选取了10余种矿物调试颜料。刚开始,试了很多配方,色彩的饱和度、锐度和耐腐蚀性都不行,连续几天工作到深夜,大家实在熬不住了,许多人产生了畏难情绪。在一次次失败中,孙鸿雁突然灵感一现,组织大家借用珐琅彩和哈尼族岩画颜料配置的某些方法,经过上百次的实践,成功研制出10个系列24种耐腐性强、色彩变化大的环保内画颜料,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滇派内画的表现力及收藏价值。

  孙鸿雁经常深入大自然,深入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登门向云南民间美术大师请教,博采众长,将各种技艺融于内画鼻烟壶的创造之中。短短两年的时间,她几乎跑遍了云南的16个州市和知名的古镇。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作品。2018年8月19日,孙鸿雁应邀参加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弘扬经典,铸造辉煌——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10件作品被国家、省级博物馆收藏,3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要想走得远,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传统内画载体以鼻烟壶为主,其设计已无法满足市场和人们的审美需求,传承与保护严重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时任云南鸿雁内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的孙鸿雁,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孙鸿雁技能大师工作室”“孙鸿雁创新工作室”,集中力量对传统内画载体,内画画笔进行了大胆革新。她用野生的云南金竹取代传统的笔杆,用鸟类羽毛、黑山羊耳窝毛、兔子尾巴毛为原材料开发了一系列画笔头,极大地提升了画笔的韧性与柔软度,增强了作画过程中的舒适感与美化度,为丰富创作想象力提供了有利的武器。

  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她率领团队研发了120余种与耳坠、项链坠等相结合的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生活所需大众欢迎的异形内画载体,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年均销售额以12%的速度增长,既让滇派内画进入了旅游艺术品市场,走进了普通消费者家庭,又为更好地发展保护滇派内画积蓄了财力和技术。

  孙鸿雁还在云南文化创意产业科技技术成果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云南省人才培养“万人计划”中获得云岭首席技师,荣获“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开创云岭工匠项目并建立孙鸿雁大师工作室,在同行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今的孙鸿雁,已经是云南省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在昆明拥有了自己的滇派内画传习馆和研究院。现在的她,已经把事业的侧重点,放在了滇派内画的传承上。她说:“我就像一棵大树,把前辈艺人的经验智慧汇聚到树干上,再通过收徒传艺的方式不断开枝散叶,使内画这门艺术,在云南这片多彩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从2001年起,孙鸿雁开始收徒,从最开始的3个到后来的11个,再到现在的40多个,孙鸿雁始终坚持收徒传艺不收任何学费。不仅如此,她每年还要拿出10多万元用于学生学习内画的开销,这样的行动她已整整坚持了7年。

  为了传承滇派内画,她不仅免费开办内画传习所,还与云南多家艺术院校合作,通过开选修课、进校园办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滇派内画、学会滇派内画。

  孙鸿雁常常提到“义务和责任”这几个字。她说:“如今全国四大内画流派,包括云南许多工艺美术的传承人都已经渐渐老了,我不希望我们的后人只能够在书上、电视上看到内画这门艺术,却再也没有目睹的机会。”她认为,自己身为非遗传承人,将内画这门技艺传承给下一代,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近几年,她与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合作培养了内画技能人才260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者800人。其中傣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徒弟130余名,5位弟子在云南保山市、西双版纳景洪市建立了工作室。她坚信只要坚持下去,20年之后,滇派内画将在云南遍地开花!